新闻中心

甘南首曲奏响黄河大合唱 “高原明珠”迎机遇

来源:甘肃日报 2019-10-09 点击:

1.jpeg

“黄河首曲”景色如画(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后俊

2.jpeg

玛曲县黄河湿地(资料图)

3.jpeg

天鹅水中游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吕亚龙

4.jpeg

草原牛羊壮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吕亚龙

编者按

黄河宁,天下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人民开创了治黄事业的新篇章,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奋斗新时代,筑梦新征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本报从今日起推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充分展现黄河流域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成效和举措,凝聚起齐心协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幸福河的强大力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宋振峰 洪文泉 赵梅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养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们。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多次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期间,专门调研了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发展。9月,他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亲自擘画治黄大计。

滔滔大河,蜿蜒九曲。从青入甘的黄河,如一条昂首巨龙,在我省“两进两出”。在甘南草原划出“第一次”壮美的曲线后,经临夏、出兰州、穿白银,一路向东,千折万转,奔腾入海。

作为黄河上游的甘肃,如何在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中奏响陇原乐章,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日前,记者一行从兰州出发,溯源而上,到达黄河甘南段,一探究竟。

“黄河首曲”扬清波

没有想象中的雄浑磅礴,眼前的黄河一改咆哮千里之势,百转千回、恬静清澈地缓缓流淌在宽阔平坦的草原上。秋日的玛曲草原,碧空万里,一望无际,宛如一块绿色的地毯。星星点点的帐篷炊烟袅袅,悠闲自得的牛马或低头饮水、或奋蹄奔跑。

这里是甘南州玛曲黄河首曲湿地。从巴颜喀拉山谷奔涌而出的母亲河,流经此处时,突然一个回弯,形成了秀美绝伦的“天下黄河九曲十八弯”之首曲景观。

“秀美玛曲,源于河水”。藏语称黄河为“玛曲”,它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县份。蜿蜒流淌的黄河水在这里,获得了充分的滋养。因此,玛曲,被誉为“黄河之肾”“中华水塔”,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

“这幅美景来之不易啊!”甘南州黄河保护与建设相关项目的负责人王致君对记者感叹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我觉得,甘南更应如此!”

甘南,有着青藏高原面积最大、最原始和保存最完整的自然湿地。辽阔的草原和大片的沼泽湿地,以其宽广的胸怀哺育着黄河。甘南以占黄河流域4%的面积,补给了占黄河总径流11%和占黄河源区总径流58.7%的充沛水量。

可是,玛曲,这个有着“天下黄河蓄水池”之称的蓄水池一度悄然缩小。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原因,玛曲境内数千泉眼干涸。28条黄河主要支流中,11条常年干涸。数百个湖泊水位明显下降,地表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锐减。

湿地干涸,草原沙化,水源萎缩……我们的母亲河在流泪,她再也无力给予她的儿女更多的乳汁!

党中央高度关注甘南生态环境问题。2007年,国家启动了总投资44.5亿元的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黄河第一弯”的玛曲,得以重新出发。

“黄河项目”换新景

“我们非常珍视‘黄河项目’,这是当时甘南建州以来最大的项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甘南的厚爱!你们看,我们单位的全称是——甘南州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指挥部办公室,这是全州县级单位里面名称最长的。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哪一个能少?”身为办公室主任的王致君笑言。

珍视,更体现在具体行动中。从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到修建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还有建立生态保护支撑体系。甘南全力实施“黄河项目”,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

截至今年6月,“黄河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34亿元,超过规划总投资的八成。游牧民定居工程、牛羊育肥小区、草原鼠害治理、沙化草原综合治理等生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这个秋天,我们走进玛曲,目睹了一道道新景象——

瞄准草场超载压力大、草畜不平衡这一导致生态恶化的症结,堪称“牧区的一场革命”的游牧民定居工程,让玛曲县黄河两岸的很多牧民搬进了牧民新区。这些世世代代靠放牧为生的牧民群众改变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定居下来、圈养牛羊。

这个全县没有一亩农田的纯牧业县,现在有了2400多座养殖暖棚。越来越多的牧羊人,成了养殖产业的带头人。新型畜牧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牧民收入,也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一个个草方格压下去,一株株草木长出来……结合“黄河项目”的实施,牧民群众也主动参与到治沙中来。

“玛曲草原的沙化恶化趋势明显得到遏制了!”玛曲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项目负责人马建云告诉记者,如今,从欧拉乡欧强村到河曲马场的黄河沿岸30多公里范围内,一路过去,几乎看不到大一点的沙丘了。

“高原明珠”迎机遇

为了保护母亲河,在甘南,“黄河项目”并不是独奏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生态立州”,成了甘南最响亮的声音。

2014年,甘南成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5年,甘南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区。

曾几何时,甘南丰富的江河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使这里的小水电建设红红火火。然而,小水电项目对当地黄河生态的破坏,却是在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的。

“近年来,甘南没有修建一座水电站、没有开发一座矿山、没有污染一条河流,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底色得以恢复,大美甘南的形象和颜值全面提升。”甘南州委主要负责人言语铿锵。

在甘南,一大批重点生态工程加入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中。随着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草原生态系统修复、生态公益林建设、湿地保护等工程的实施,甘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正在逐年改善,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得以初步遏制。

自2015年开始,借助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水利工程——甘肃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黄河玛曲段两岸垮塌的河道开始得以大面积治理。

玛曲县欧拉乡欧强村村支书老道告诉记者,村里一大半牧民的草场都在黄河边。每年夏天,河水一上涨,草场都要垮塌5到10米。冬天,风一吹,这些垮塌的河岸还引起沙化。

“现在,河岸修了护坡,再不怕黄河水对我们家园的冲刷了。”老道说。

不仅仅是老道,采访中,甘南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保护好黄河流域甘南段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甘南人的责任与担当。

2015年以来,美丽的藏乡甘南,将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了一场漂亮的“环境翻身仗”,包括黄河段在内的甘南的青山绿水大草原,视线所及再无垃圾。

藏区群众千百年的生活习惯得以改变,装扮一新的高原明珠焕发璀璨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王致君说,“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甘南的特殊关爱,令我们备受鼓舞!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把黄河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做好!”

王致君向记者透露说,现在,他们已经开始着手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编制工作了……(甘肃日报)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陇ICP备19003539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282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282号